11月17日晚,泰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康基金”)發布公告稱,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泰康資產”)旗下全部公募基金產品的基金管理人自11月18日起變更為泰康基金。這意味著泰康資產已與泰康基金完成公募業務的平移交接,接下來的泰康公募基金業務將以獨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身份開啟新篇章。
基金管理人完成變更
泰康基金承接泰康資產旗下公募基金
繼11月12日泰康資產發布《關于基金管理人變更事項的提示性公告》后,11月17日晚,泰康基金正式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按照泰康資產旗下泰康薪意保貨幣市場基金等70只基金的基金合同約定或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關于同意變更基金管理人的生效決議,上述70只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將自2022年11月18日(含當日)起由泰康資產變更為泰康基金。
按照此前的提示性公告,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ETF基金)的注冊登記機構為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將由其根據基金合同約定的申請確認時間對申購、贖回申請進行確認。2022年11月17日及之前確認的基金份額所對應的基金管理人為泰康資產,隨后將于2022年11月18日統一由泰康資產變更為泰康基金2022年11月18日及之后確認的基金份額所對應的基金管理人為泰康基金。
除ETF基金外,2022年11月16日15:00前,投資者已提交且應于2022年11月17日進行確認的開戶、申購、贖回等基金交易業務申請,將由泰康資產進行確認,確認后的基金份額注冊登記機構、基金份額對應的基金管理人為泰康資產,隨后將于2022年11月18日統一由泰康資產變更為泰康基金;2022年11月17日15:00前,投資者已提交且應于2022年11月18日及之后確認的開戶、申購、贖回等基金交易業務申請,將由泰康基金進行確認,泰康基金為對應的基金份額注冊登記機構和基金管理人;2022年11月17日15:00后,投資者提交的基金交易業務申請,確認后的基金份額注冊登記機構和基金管理人均為泰康基金。
上述公告意味著泰康資產已與泰康基金完成公募業務的平移交接,成立7年多的泰康資產公募事業部使命完成,接下來的泰康公募基金業務將以獨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身份開啟新篇章。
千億保險系基金管理公司開啟新篇章
公開資料顯示,泰康基金的前身為泰康資產公募事業部,泰康資產是國內頭部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2年6月末,泰康資產管理規模達2.9萬億。
2015年4月,作為首家獲得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泰康資產決定以事業部的方式進軍公募基金領域,通過公募基金產品以服務機構客戶的專業投資能力服務廣大個人投資者。
2020年12月,在以事業部形式經營公募基金業務五年多時,泰康資產遞交了基金管理公司設立申請,當時公募管理規模已超700億,躋身行業前50。2021年9月1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泰康基金的批復后,于同年10月12日完成工商注冊登記手續。
今年5月26日,泰康基金獲得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經過5個多月的交接工作,泰康資產旗下公募產品基金管理人變更已完成。
據了解,基金管理人變更工作完成后,泰康基金承接管理產品達70只,管理規模近千億元,服務客戶數超過380萬。
目前產品線已形成包括貨幣、債券、偏債混合、偏股混合、滬港深、主動量化及被動指數、FOF基金等不同類型、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產品系列,并在養老目標基金、寬基及細分行業主題ETF、“雙碳+科技”和“大健康+消費”兩主兩輔賽道等方面進行了戰略布局。
據泰康基金介紹,后續也將繼承泰康資產專業規范、追求卓越、深度研究、穩健進取等方面的經營理念,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發揮宏觀視野和深度研究優勢,發展多元化投資風格,注重風險回撤控制,追求長期穩健的投資回報。
公募事業部轉型基金公司已有先例
雖然泰康基金是保險系首家由公募事業部轉型而來的基金管理公司,但由公募事業部轉型為獨立基金管理公司,此前早有先例。比如,券商系的東興基金和華融基金(現國新國證基金)便都是由證券公司公募事業部轉型而來。
東興基金成立于2020年3月,前身為東興證券基金業務部,由東興證券100%獨資控股。2020年10月22日,東興基金取得中國證監會核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東興基金完成設立,2021年5月完成管理人變更,正式以獨立法人形式亮相展業。
以獨立基金公司展業以來,東興基金發展勢頭可觀,尤其管理規模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管理總規模347.7億(其中貨基118.4億,非貨229.3億),與東興基金正式公司化運行以來的2021年6月末相比,總規模、貨幣、非貨分別增長472.8%、322.9%、601.2%,與去年底相比增長162.6%、126.0%、186.6%。
從運營情況來看,據東興證券中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東興基金總資產30,097.22萬元,凈資產22,071.44萬元;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697.55萬元,利潤總額252.95萬元,凈利潤203.62萬元。而在去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643.82萬元,利潤總額-41.34萬元,凈利潤-41.34萬元。
此外,剛于今年11月3日正式更名的國新國證基金(原華融基金),其前身為華融證券基金事業部。
公開資料顯示,華融證券于2013年年底獲批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資格,同樣以事業部形式試水公募業務,2016年6月3日,華融基金的設立申請正式上報證監會,2018年2月28日,華融基金被首次核準設立。此后,由于注冊地、高管等事項發生變更,2018年12月25日重新獲批。2020年4月27日,華融基金發布《關于變更基金管理人的公告》,華融現金增利A/B/C、華融新銳、華融新利的基金管理人自公告日起由華融證券變更為華融基金,華融證券不再擔任上述基金的基金管理人。
據Wind統計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公募管理規模穩定在17億元左右,到2020年末增至50億元左右,此后便一直在45-55億區間徘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管理規模為46.71億元,跟東興基金一樣,也是固收類品種占絕大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3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核準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公司全資控股股東華融證券及華融基金實際控制人,公司已踏上“二次創業”新征程。
獨立基金公司運營利大于弊
目前來看,采用事業部形式運作公募業務的公司越來越少。
券商系方面,除了個別券商還以公募事業部形式,大多選擇成立資管子公司或直接設立基金公司。保險系方面,除了泰康資產,人保資產也已于2020年10月份向證監會遞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的申請資料。這意味著,僅有的兩家以事業部形式開展公募基金業務保險資管最終都尋求設立獨立的基金管理公司。
在某基金業內人士看來,相比公募事業部,以基金公司形式獨立運營利大于弊。首先,業務更加獨立,決策、合規、辦公等流程更加有效,大部分問題從基金公司層面便可解決;其次,財務和用人等方面受到的干涉也較少,有利于開展業務和吸納人才;此外,以基金公司的形式對外展業比較明確,不容易讓不知情客戶產生混亂感。
“缺點也存在,尤其基金公司選擇獨立運營時,如果自身還不夠強大,經營也會面臨較大困難。比如,基金公司若體量較小,很難進入渠道白名單。此外,公司投研平臺和中后臺保障體系也遠不如股東方強大。”
也有資深資管人士認為,由公募事業部轉型成為獨立的基金公司,是公募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實際上,也是以更加進取的姿態,來順應財富管理新時代公募基金行業的更高要求。
“比如,事業部形式可以在起步階段借助公司的良好資源,也可以在投資和風險管理等方面更好地傳承,使得公募業務基礎更為扎實。但公募業務屬性與公司原有業務畢竟不同,在同樣的管理體系下,會產生諸多不適。比如,券商業務復雜多樣,聚焦于資產管理的公募基金專業性要求更高,也更注重長線經營思維;而保險資管雖然也是長線經營思維,但與公募基金在客戶開拓與維護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
2021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976億元 躍居全球第一
這家千億級保險系基金管理公司即將開始獨立運作
山東人保壽險召開全省同頻共振“首季峰”新產品線上首
太平財險被提升為中國“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的理事
濟南成功召開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北海市社會保障局:開展工傷保險宣傳活動 提高建筑工
滿滿的干貨| 保險新人快速累積客戶及出單要領
利安人壽榮獲“南京市失能保險承辦服務標兵單位”稱號
投保容易,理賠呢?龍口道調委公布的這一系列資料可以
國內保險是因為哪方面的原因而令人生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