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企業資訊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寫 | 曝光臺 | 保險股 | 保險理財 | 行業資訊 | 海外動態 | 中介園地 | 保險數據 | 保險案例 | 車險資訊 | 社保資訊 |
返回中國保險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主頁 > 保險股 > > 正文

資本不再垂涎保險牌照?繞道而行,數家問題公司待價而沽

[ 2022-03-07 15:52 ]   來源:[ 網絡 ]    雙擊自動滾頻 
[字體: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門檻日漸趨高,愛之不得;行業躑躅轉型,望而卻步。

  這是各路資本對保險牌照申請的現狀。

  資本對于保險牌照的熱度在2017年以前近乎狂熱,互聯網、房地產、新能源等領域中,不乏滿腔熱忱進軍保險業者。

  2017年的風波后,保險牌照市場逐漸冷卻,貌似百家資本競逐保險牌照的盛況不復存在。根據《今日!凡煌耆y計,保險公司牌照申請數量相比往昔下降明顯,尤其是上市公司退出申請牌照的狀況愈演愈烈。

  縱然2021年中期至今的半年內,有3家保險公司獲批籌建開業,但這一數據對比往昔仍然相差甚遠。獲批的保險公司寥寥無幾,而誕生的保險公司則各具特色。

  因此也留下兩則疑問:

  其一,資本真的熱情不在?

  其二,保險牌照審批放閘?

  1 牌照眾生相:37家險企排隊申報,11家企業退出設立

  先看幾組數據:

  據《今日!凡煌耆y計,2021年以來的14個月內,共有37家保險公司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進行了企業名稱申報工作。其中,包含財險公司2家。

  

 

  壽險公司22家。

  

 

  保險資管公司8家。

  

 

  除此之外,還有專業保險公司5家,包括養老保險公司2家,相互制保險公司1家,信用保證保險公司1家,以及1家火災保險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以來申請保險公司名稱的37家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已是多次申請,更有甚者時間跨度長達近10年之久。

  2019年底,《今日!吩磉^當年名稱審核通過的保險公司名單,統計顯示該年共有89家保險公司名稱審核通過。

  其中,包括壽險公司41家,財險公司19家,健康險公司6家、信用保證險公司7家、相互保險公司4家、再保險公司3家、農業保險公司2家、養老險公司1家、責任保險公司1家、火災保險公司1家,及保險資管公司3家。

  時隔三年,保險公司名稱申請數量由89家減至37家,減超50%,而近兩年來獲批開業的保險公司卻寥寥無幾。與此同時,對比2019年,2021年申請名單中已沒有健康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以及農業保險公司等專業保險公司的身影。如果僅從數據對比看,保險牌照熱度已大大下降。

  除了名稱申請數量減少,近兩年來多有傳出企業退出設立保險公司的消息,也讓業內一度傳出“保險牌照不香了”的猜測。具體來看:

  

 

  2020年至2021年共有11家企業退出設立保險公司,其中2020年就有8家企業退出設立保險公司。根據各企業發布的公告來看,個中原因包括聚焦主業發展、籌建進度慢于預期、審批流程問題等。

  保險牌照發放數量愈發收緊,加之多家企業退出設立保險公司,近幾年保險業呈現出一副“只出不進”之景象。

  2 再看三家獲批險企:非牌照放行啟幕,乃使命意義特殊

  2017年,獲批籌建的保險公司大幅縮減至4家,包括國寶人壽、國富人壽、海保人壽和融盛財險。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家保險公司獲批籌建的時間皆在2017年1月份。

  

 

  2018年至2020年間,僅有13家保險機構獲批籌建。除了5家保險資管公司以外,只有的大家保險集團及旗下四家子公司、恒安標準養老、安聯中國和中農再獲批籌建。

  不難發現,在近幾年獲批籌建的保險相關機構無非分為四類:

 、偻赓Y險企:恒安標準養老以及安聯中國

 、谡咝员kU公司:中農再

 、劢庸茴悊栴}險企:大家保險集團及旗下四家子公司

 、鼙kU資管公司:工銀安盛資管、交銀康聯資管、中信保誠資管、招商信諾資管及安聯保險資管

  盡管2021年下半年至今,3家保險公司接連獲批籌備或開業,但這三家保險公司的成立背景及意義特殊,并非牌照放行的訊號。

  如2021年8月19日

  百億注冊資本的國民養老保險公司落地。其背后17家股東中乃包括5大行在內的11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以及國新資本、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和北京熙誠資本3家權重股東?梢哉f,這是一家銀行系主導的,在養老第三支柱政策配套將出之際,應時而生的商業養老保險公司。

  考慮到如今人口持續加深老齡化,而養老金缺口卻持續擴大的市場情況掛鉤,及不斷的政策吹風;趪鴥冉鹑诋a品的銷售場景多數來自于銀行機構,疊加急迫的現實情況,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的誕生則顯得更好理解。

  再看2022年2月8日

  銀保監會發布融通財險獲批籌建的公告。此次成立的融通財險由融通集團及旗下3家子公司共同成立,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時,國務院發布公告將融通集團納入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中,地位高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

  在財險牌照的發放停滯數年之后,融通財險的成立無疑給沉寂的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從監管批復上來看,融通財險所獲得的綜合財險經營牌照使其未來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尤其是市場盛傳與天安財險之間的可能的并購,這也使得業內猜測其成立原因或許與當年的大家保險相似,令之頗受行業內外關注。

  最后則是2022年2月15日

  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獲批成立。這是一家由111家漁業互保協會、組織及自然人聯合發起的漁業互助保險社。事實上,鑒于中國漁業的高風險及強制監管,鮮有保險公司參與相關業務。因此,部分從事漁業相關職業的單位及個人早在1994年便自發組成中國漁業互保協會。

  根據監管批復,在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成立后,地方漁業互保協會將不再繼續保險工作。簡單來說,也就是將原有的非營利互助保險組織,正式變更為一家專業的保險公司。

  可以說,進入2021年,監管對保險牌照的審批依舊是持續收緊的狀態,而那些獲批籌備開業的保險公司,各自都肩負著不同維度的使命。

  3 資本不再垂涎保險牌照?繞道而行,數家問題公司待價而沽

  審批的收緊,放行者寥寥中,似乎令新設保險公司越發艱難。同時,申請成立保險公司的股東,也屢見退出,似乎資本對保險牌照的熱情的確正在褪去。

  當然,在如今嚴監管的態勢下,保險牌照或將在未一段時期內持續收緊,并且對參與設立險企的資質要求也會更加嚴格。

  此外,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一度對保險牌照興趣濃厚,且極具資本實力的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都面臨著變動和調整,無暇繼顧及對保險業的布局。

  更何況,保險行業如今正處在重大轉型時期。行業增速放緩,重要經營指標下滑,令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無論是財險行業還是壽險行業,頭部企業幾乎吃盡市場紅利,而小企業和新公司的生存環境更是惡化,對于成立初期本就難以盈利的保險行業來說雪上加霜。因此,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勢必將面臨相當一段時間的掙扎。

  單看上述因由,或許會覺得保險牌照價值不在,事實真的如此嗎?

  作為世界級的保險大市場,中國保險市場憑借14億的人口基數、人均一萬美元的GDP數字和加速老齡化下的人口結構,和承壓嚴峻的養老金和醫保支付壓力,無不預示著國內保險市場璀璨的未來。

  2021年,國內規模保費已突破5萬億元,總資產21萬億元。但國內市場的保險密度和深度距離發達市場尚有數倍之差距。

  當前的境況僅是階段性調整,更多由行業外部因素激發,非行業不行也。作為典型的逆周期行業,與典型的長期戰略行業,保險尤其是人壽保險本就是長期經營者,經營周期多以二十年、三十年論斷,在全生命周期的經營理念變革下,中國商業保險也從注重狂飆猛進的激進增長時代,進入專業化經營的規模型增長階段。

  環看世界500強中,那一類型的公司最多?當屬保險公司,約五十家左右,占比十分之一,多是排名靠前者。再看險企分類,健康險公司、財險公司、壽險公司皆有上榜者。而中國市場,幾乎皆是靠大型公司為底上榜,排名極為靠前的健康險公司幾乎沒有,財險公司也僅有人保一家而已,而全球財險公司上榜者近20家。

  加之保險行業成本低廉的現金流、積累巨額資產的行業特性等原因,無論是對產融結合的戰略布局,還是對于渴求穩定回報的資本訴求,仍具有強大吸引力,這也是眾多資本堅持申請保險牌照多年的原因。

  事實上,在管控牌照發放、整改金融市場的嚴監管之下,放棄申請保險牌照的公司不在少數。與此同時,更多的資本則在尋求著其他的入局方式,將目光從直接申請轉向間接持有,以收購保險中介牌照和保險公司股權,尤其是問題險企股權的形式進入保險業。

  一方面,相較于保險牌照嚴格的申請要求,中介牌照對資本金、公司資質等顯然寬松得多,加上監管規定,互聯網平臺必須有保險中介資格,也使得中介牌照一度火熱。一眾互聯網、能源、地產、金融、制造業等領域資本爭相入局。

  另一方面,通過收購、參與增資等方式,從參股乃至到控股險企的情況也并不少見。從2020年,銀保監會批準現代財險通過引入滴滴出行增資11.17億元。到2021年吉利控股受讓合眾財險占比33.33%的1.33億股股份,一躍成為二股東。再到寧德時代斥資9億元入股中法人壽(現小康人壽),間接拿下保險牌照。

  如此種種,聯想國內市場諸多問題險企的存在,各種曲線救國的方式和傳聞,可知背后仍是諸多資本的角力。

  值得關注的是: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以來,至少有7家保險公司股權遭拍賣,目前僅有財信吉祥人壽及亞太財險的股權找到接盤方,其余保險公司股權仍待價而沽。其中部分保險公司股權被幾度掛拍,最后卻均以流拍告終。

  這又說明了什么?對于無法控股的險企股權,確實問津者少,感興趣者不多。但對于可控制、間接者,仍為市場熱捧、待價而沽。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中國平安本周北向資金延續流出態勢 滬股通持股市值已 · 9月13日至16日中國人保被滬股通減持183.09萬股 持股市 · 中國人壽本周累計跌幅達3.05% 截至當前最新股價報收30 · 9月20日港股保險股紛紛走低 眾安、平安領跌內資保險股 · 9月20日香港內線股全線下跌 中國太保、眾安在線跌超5% · 9月17日中國平安再次回購116.91萬股公司A股股票 至此 · 近一周中國人壽被滬股通減持210.3萬股 持股市值減少65 · 新華保險本周股價累計漲幅達0.87% 最新股價報收43.11 · 董事長馬明哲14年來首次增持 9月7日中國平安A股股價收 · 中國平安六日耗資27.68億元回購5490萬股 馬明哲、謝永
保險秘書
最新文章
 聚焦百姓
 人物特寫
 曝光臺
 保險股

Copyright © 1997-2018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凡所涉及保險條款的內容僅供參考,并均以投保當時的保險合同為準。

企業資訊 | 汽車 | 科技 | 消費 | 教育 | 房產 | 游戲 | 商機 | 保險公司 | 股票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寫 | 曝光臺 | 保險股 | 保險理財 | 行業資訊 | 海外動態 | 中介園地 | 保險數據 | 保險案例 | 車險資訊 | 社保資訊 | 產品速遞 | 財經新聞 | 保險評述 | 基層信息 | 配資 | 商訊 | 證券 | 上市公司 | 股市 | 港股 | 銀行 | 基金 | 理財 | 債券 |
欧美人与ZoZo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