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企業資訊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寫 | 曝光臺 | 保險股 | 保險理財 | 行業資訊 | 海外動態 | 中介園地 | 保險數據 | 保險案例 | 車險資訊 | 社保資訊 |
返回中國保險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主頁 > 保險股 > > 正文

外資持續、大幅加倉A股銀行保險股,偏愛股份制行與城商行

[ 2022-06-13 09:45 ]   來源:[ 網絡 ]    雙擊自動滾頻 
[字體: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今年以來,外資(北向資金)在持續、大幅加倉A股銀行保險股。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6月10日收盤,納入統計的36只A股銀行保險股中,外資對30只個股的持股量較去年12月31日出現增長,對24只個股的持股量增幅超過10%,對10只個股的持股量增幅超過50%。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外資對青島銀行(3.590, -0.01, -0.28%)、中國人保(4.840, -0.01, -0.21%)、蘇州銀行(6.050, -0.03, -0.49%)的持股量增幅均超過100%,分別為182.2%、161.3%、102.3%。

   外資加倉

  偏愛股份制行與城商行

  記者據滬深港股通中央結算持股記錄梳理顯示,今年以來,外資密集加倉了銀行保險股。其中,對銀行股的加倉最為明顯。

  納入滬深港通的31只A股銀行股中,年內僅5只個股被外資減持,其它26只個股均被增持。其中,截至6月10日,外資對青島銀行、蘇州銀行、中信銀行(4.720, -0.04, -0.84%)、貴陽銀行(5.870, -0.06, -1.01%)、長沙銀行(7.930, -0.02, -0.25%)、江陰銀行(4.300, -0.08, -1.83%)、張家港行(5.040, -0.04, -0.79%)、鄭州銀行(2.700, -0.02, -0.74%)、交通銀行(4.990, -0.02, -0.40%)這9只銀行股的持股量較去年底均增超50%。

  此外,年內外資對成都銀行(17.310, 0.04, 0.23%)、中國銀行(3.220, -0.01, -0.31%)、興業銀行(20.050, -0.28, -1.38%)、農業銀行(3.020, 0.00, 0.00%)、江蘇銀行(6.620, -0.06, -0.90%)、青農商行(3.430, -0.01, -0.29%)、上海銀行(6.450, -0.07, -1.07%)、常熟銀行(7.280, 0.01, 0.14%)、南京銀行(11.380, -0.11, -0.96%)等9只銀行股的持股量增幅在20%至50%之間。從不同銀行機構來看,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是外資重點加倉對象。

  從被外資減持的銀行股來看,僅西安銀行(3.980, 0.02, 0.51%)、建設銀行(5.970, -0.03, -0.50%)、北京銀行(4.490, -0.01, -0.22%)、紫金銀行(2.880, -0.03, -1.03%)、平安銀行(14.090, -0.23, -1.61%)這5只銀行股被減持?傮w來看,除西安銀行之外,外資對其他4只銀行股的持股量降幅均低于10%。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壓制銀行板塊的負面因素逐步出清,銀行股下行風險較小,諸多積極因素推動外資等資金買入銀行股。

  安信證券分析師李雙認為,首先,銀行股目前估值已處于歷史最低位,疊加市場流動性充裕、資本市場逐步運行平穩,銀行板塊再度下行風險并不大,具備絕對收益。其次,受益于旺盛的基建信貸需求驅動規模擴張、受疫情影響較小、估值相對合理的區域性城商行,當前性價比可能依然較高;部分具備獨特商業模式的農商行也是不錯的配置選擇。再者,對于股份制銀行,大多數銀行估值已經處于過去六年以來的絕對低位,并且前期市場擔憂的風險點也充分釋放,但受制于信貸增長緩慢、財富管理邏輯受損、房地產信用風險暴露等因素,投資者對其中期業績仍有些許擔憂。

  一直以來,險資是銀行股的重要機構投資者,就銀行股配置價值與風險,一家中型險企資管部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以來,地產行業風險對銀行板塊形成持續壓制,隨著地產板塊風險逐步出清,銀行股估值有望得到修復,目前對該板塊走勢影響較大的因素包括信貸政策、疫情反復、宏觀經濟增速等因素。事實上,隨著風險逐步出清,今年銀行板塊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據申萬二級行業分類,今年以來截至6月10日,國有大行的漲幅達4.2%,農商行的漲幅達1.6%,城商行的漲幅達1.2%。

  對中國人保

  加倉幅度高達161%

  從保險板塊來看,A股五大保險股中,外資加倉了3只,分別為中國太保(21.540, -0.30, -1.37%)、新華保險(28.940, -0.36, -1.23%)、中國人保。其中,對中國人保的加倉幅度高達161.3%。

  保險板塊(申萬二級行業分類)去年跌幅高達38.48%。今年以來,保險板塊再度下挫12.46%;久孢t遲得不到改善是拖累保險板塊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保費數據來看,中國人壽(25.390, -0.27, -1.05%)、中國人保、中國平安(44.440, -0.50, -1.11%)、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今年前4個月實現總保費同比僅增長3.45%。其中,對保險股影響最大的壽險業務持續萎靡不振,五大險企壽險業務前4個月同比微增0.25%,兩家頭部壽險公司更是出現同比負增長。

  從最新的經營數據來看,6月10日,已有2家上市險企披露了前5月保費數據。中國太保前5月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7%,其中,太保壽險增長5.1%,太保產險增長9.6%。中國人保前5月保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2.86%,其中,人保財險增長10%,人保壽險增長16.8%,人保健康增長29.5%。整體來看,上述2家上市險企的壽險業務仍在復蘇,產險業務增速企穩向好。

  從去年10月份以來,上市險企產險業務呈現觸底反彈態勢,這或是中國人保被外資大幅加倉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人保的業務結構中,產險業務比重最大,且人保財險是近年來國內保費與凈利潤份額最高的財險公司。隨著國內產險業務的復蘇,其也是A股五大保險股中年內漲幅唯一一只收正的保險股。

  從保險板塊未來的走勢看,上市險企、券商等機構認為,目前,保險股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但行業復蘇,尤其是壽險業復蘇仍受到疫情、行業轉型等諸多因素的壓制。

  6月9日,在中國太保2021年度股東大會上,中國太保董事會秘書蘇少軍表示,保險板塊整體表現不太好,中國太保股價當前的估值水平也處于歷史低位,其中既有疫情反復,宏觀經濟放緩,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帶來的一些波動性、情緒性的影響,也有保險行業本身正在經歷深度轉型和價值重塑的因素。此外,今年3月底,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以及中國太保等4家上市險企管理層在業績發布會上均表示,當前公司股價被低估。

  近期,多家券商機構亦發布了保險板塊中期策略,包括光大證券(16.470, 0.78, 4.97%)、東方證券(9.780, -0.13, -1.31%)、浙商證券(10.690, -0.02, -0.19%)等券商表示,目前,保險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具備配置價值。從基本面來看,產險業務持續向好,而壽險業務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期,需要“靜待重生”。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中國平安本周北向資金延續流出態勢 滬股通持股市值已 · 9月13日至16日中國人保被滬股通減持183.09萬股 持股市 · 中國人壽本周累計跌幅達3.05% 截至當前最新股價報收30 · 9月20日港股保險股紛紛走低 眾安、平安領跌內資保險股 · 9月20日香港內線股全線下跌 中國太保、眾安在線跌超5% · 9月17日中國平安再次回購116.91萬股公司A股股票 至此 · 近一周中國人壽被滬股通減持210.3萬股 持股市值減少65 · 新華保險本周股價累計漲幅達0.87% 最新股價報收43.11 · 董事長馬明哲14年來首次增持 9月7日中國平安A股股價收 · 中國平安六日耗資27.68億元回購5490萬股 馬明哲、謝永
保險秘書
最新文章
 聚焦百姓
 人物特寫
 曝光臺
 保險股

Copyright © 1997-2018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凡所涉及保險條款的內容僅供參考,并均以投保當時的保險合同為準。

企業資訊 | 汽車 | 科技 | 消費 | 教育 | 房產 | 游戲 | 商機 | 保險公司 | 股票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寫 | 曝光臺 | 保險股 | 保險理財 | 行業資訊 | 海外動態 | 中介園地 | 保險數據 | 保險案例 | 車險資訊 | 社保資訊 | 產品速遞 | 財經新聞 | 保險評述 | 基層信息 | 配資 | 商訊 | 證券 | 上市公司 | 股市 | 港股 | 銀行 | 基金 | 理財 | 債券 |
欧美人与ZoZo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