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始終是一個國家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
日前,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簡稱:沙利文)發布《中國輔助生殖行業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從而系統分析輔助生殖這一熱門賽道,并首次對生殖健康檢測這一關鍵環節進行聚焦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死亡人口1014萬人,人口凈增加48萬人。北京、江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也發布過擬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的消息。隨著出生人口的降低,我國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
與此同時,近年來,政府層面越發關注到這個問題。各種刺激人口出生的政策層出不窮,多地相繼發布生育支持政策,擬將試管嬰兒費用納入醫保。隨著多地將輔助生殖相關技術納入醫保,輔助生殖賽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對此,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毛化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輔助生殖為不孕不育夫婦帶來了曙光,而生殖健康檢測則有利于減少出生缺陷,實現優生優育。輔助生殖作為現代醫療技術在響應國家人口問題上的應用,方興未艾;生殖健康檢測作為提高人口質量和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未來大有可為。”
行業熱度上漲
近年來,國內無論是醫療技術的發展,還是連續推出的“二胎”甚至“三胎”的人口政策的積極落地,昭示著生育問題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2021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面向社會公布,政策中明確規定“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規范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強化規劃引領,嚴格技術審批,建設供需平衡、布局合理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體系”
而隨著2022年“兩會”拉下帷幕,對于生育問題的討論卻延續至今。其中,輔助生殖作為現代醫療技術在響應國家人口問題上的應用,其發展和前景持續被關注和討論。
事實上,在世界許多國家,不孕不育癥干預措施的可及性和質量仍是一大挑戰。不孕不育癥的診斷和治療往往未被列為國家人口與發展政策和生殖健康戰略的優先事項,更很少獲得公共衛生資金支持。
但隨著不孕不育人群日益增多,將包括試管嬰兒在內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的呼聲越發高漲。毛化稱,“中國輔助生殖滲透率遠低于全球其他發達地區,但增長速度快。在輔助生殖需求增大和技術的提高等多重驅動因素作用下,與發達國家滲透率差距逐漸縮小。作為現今治療不育癥最有效的輔助生殖技術,體外受精IVF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檢測和治療操作流程,在輔助生殖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政策助力加持
而從國家醫保局態度的轉變也不難看出,輔助生殖進入醫保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2020年9月,國家醫保局在答復“關于將輔助生育診療費用納入醫保的建議”時表示,尚不具備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條件。
一年過后的2021年8月,國家醫保局提出,將符合條件的生育支持藥物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支付范圍。同時將指導各地,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在此之后,北京、江西、湖南、四川、湖北等地也發布過擬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的消息。2022年2月,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印發《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目前正經由國家醫保局統籌研究,待確定后執行。這一政策在規范調整輔助生殖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同時,首次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
2022年3月,江西省醫療保障局正式下發《關于調整“術后鎮痛”等醫療服務項目醫保支付類別的通知》,3月8日起,江西將“無痛分娩”納入報銷范圍,可直接持醫?ㄋ⒖ńY算。
毛化認為,“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后,不僅能有效打破觀念隔閡,解決我國不孕不育患者的需求,其次入醫保后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能夠吸引更多投資都把目標放在輔助生殖行業,有利于技術的不斷革新進步,新型藥物和醫療器械的研發,為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提高了輔助生殖的市場滲透率,有利于提升行業景氣度。”
一片藍海
我國作為輔助生殖的新興市場,近年來維持較高的增速。
根據沙利文的數據,到2023年,我國不孕不育的人群占比將達到18.2%,輔助生殖的需求在進一步提升。而開源證券研究所推算,2018-2023年的年復合率為9.64%,至2023年,輔助生殖市場規模有望增加到400億元,長期有望突破千億。
因此,生殖健康檢測市場潛在容量可觀,目前仍屬一片藍海。截至目前目前,沙利文統計認為,中國生殖健康檢測潛在市場涵蓋約4000萬對備孕夫婦,以此估算染色體檢測市場潛能可突破550億元人民幣;未來檢測范圍有望拓展,甚至潛在可延伸至對于我國近3億育齡人口,作為其常規開展的檢測。
“生殖健康檢測行業在我國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但行業上游硬件部分國產化程度低,且大范圍、高質量的常規檢測服務尚未開展。隨著宏觀政策的傾斜以及不孕不育疾病負擔的加重,近年輔助生殖拿證機構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毛化向記者分析道。
不僅如此,生殖健康檢測對國家出生缺陷防控和優生優育政策影響深遠。在我國,出生缺陷目前是導致早期流產、死胎、嬰幼兒死亡和先天殘疾的主要原因。為了減輕出生缺陷給人民和社會帶來的嚴重負擔,我國大力推行出生缺陷一級、二級和三級防控措施。一級防控作為從根本上緩解出生缺陷問題的手段,預計將快速推廣。
染色體異常是導致嚴重新生兒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最新的真實世界數據表明,中國染色體異常發生率已超過1%;而染色體核型檢測等生殖健康檢測有助于對這一情況進行排查,可幫助前置性發現一些高流產風險的胎兒,直接在胚胎移植前重新進行受精培育。在育齡人口中常規開展這樣的檢測不僅對個體健康和家庭幸福意義重大,更極大利好整個國家的人口素質和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長久以來,我國生殖健康檢測面臨檢測成本高、醫院普及度低、檢測靈敏度不足、國家基因信息安全難保障等痛點;同時,輔助生殖治療器械有自研自產能力不足,進口品牌仍占據主導等情況。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研發創新和產品更新迭代不僅是有效解決上述痛點的有效手段,更是行業進步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