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國居民來說,各種存款、理財產品是最常用且鐘愛的理財手段。但近兩三年來,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日趨復雜,加之存款利率多次下調,長期穩定的理財產品越來越被投資人,特別是高凈值人群所追捧。
根據BCG《2021年全球財富報告》,在中國,2020年資產超1億美元的超高凈值客群數量和可投資財富較上年分別增長了23.9%和26.5%,而同期美、加、俄、印等國的客群數量和可投資財富增速均未突破20%。但同時,適合普惠市場的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僅占居民財富總量的6.24%,理財需求存在巨大的開發潛力。因此,在居民儲蓄意愿較強的背景下,年金保險、終身壽險等產品作為長期儲蓄類產品受到客戶的青睞也不足為奇。
資產配置是財富管理中的一部分,決定了財富升值的水平,對于高凈值人士,更加需要全局性、前瞻性地規劃,以實現財富保全、傳承等目標。年金保險在資產配置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和優勢。在銀行理財、信托等資管產品的收益性及安全性雙降的市場環境下,年金保險能夠起到鎖定當前發展紅利的作用,在經濟紅利還不錯的時期,鎖定一個比較高的利率,在未來的40年、50年甚至終身,都能享受其帶來的價值。這也是這些年來年金保險受到高凈值群體熱捧的最主要原因。
“在家庭資產配置的序列中,年金保險是家庭財富的‘守門員’,它具備強制儲蓄、鎖定利率、確保本金安全的特點。”一位券商分析師表示,當前市場環境有利于年金保險銷售。年金保險銷售好轉將提振高級別保險代理人的收入,提高增員意愿和隊伍士氣,帶動整個代理人數量提升,從而促進包括商業養老年金保險在內的年金保險,能夠持續不斷地在大資產管理行業中分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但是,年金保險謀求更廣闊的發展,需要在產品設計上進行提升。一些年金保險產品缺乏養老屬性,卻以養老為噱頭,消費者在購買時要避免“掉坑”。
事實上,在設計初期,年金保險便具有保障客戶長壽風險的屬性,但受到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居民資產配置意識以及其他資產表現影響,年金保險形態多被設計為保險期間相對較短、理財屬性較強的產品形態。雖然該現象在2017年原中國保監會發布“134號”文件明確限制快返年金保險后有所改善,但受到市場競爭以及業績壓力的影響,當前市場上仍存在規模不小的中期年金產品。
今年以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擴大范圍,穩步推進,參與試點的保險公司紛紛上線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產品。截至今年7月末,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投保件數近21萬件,累計保費23.5億元,商業養老保險穩步推進,為居民養老提供了堅實保障。但是,相比龐大的養老市場需求,保險公司提供的具有養老保障功能的產品相對有限。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712億元、620億元,占人身險保費比重由2.14%降至1.87%。2020年末,全國累積長期養老資金準備金為6300億元,但相比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目前,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然以年金保險為主,發展尚不充分的市場也意味著年金保險巨大的增長空間。專家建議,將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在稅收優惠政策的激勵下,年金保險有望迎來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