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企業資訊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寫 | 曝光臺 | 保險股 | 保險理財 | 行業資訊 | 海外動態 | 中介園地 | 保險數據 | 保險案例 | 車險資訊 | 社保資訊 |
返回中國保險網首頁
    您所在的位置: 主頁 > 保險理財 > > 正文

各大理財公司紛紛布局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賽道

[ 2022-11-17 12:50 ]   來源:[ 新浪網 ]    雙擊自動滾頻 
[字體: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隨著個人養老金相關政策陸續推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已在緊鑼密鼓地為開展相關業務做準備。

  有市場人士預計,《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個人養老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最快或將于本月正式下發。有了制度依據、系統支撐和工作安排,后續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推進將極大提速,個人養老金產品或將加快落地。

  各機構加緊研發 個人養老金理財策略與普通養老理財有何區別?

  《暫行辦法》中首次提出“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不僅包含了當前仍在試點中的養老理財產品,還包括了其他符合要求的穩健收益的理財產品。業內人士認為,這擴大了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個人養老領域的展業空間。而當前,針對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在加緊研究中,部分理財公司的策略也逐漸浮出水面。

  交銀理財產品研發部總經理施盈告訴

  貝殼財經記者,交銀理財后續的產品將分為兩部分推進,一是優選存量,投資風格穩定、投資策略成熟、運作合規穩健的、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或流動性管理需要的理財產品,通過設置單獨的份額類別的方式,提供給個人養老金客戶購買;二是新發產品,將圍繞養老理財資金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等特點,開展產品設計。

  實際上,養老理財與其他符合條件的個人養老金理財在產品設計上將有所區別。

  興銀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養老理財主要為長期限產品,因此對客戶身患重疾等情況設計了提前贖回條款;而其他非養老理財的養老金理財產品并無提前贖回條款。養老理財設置了收益平滑基金,即對運作業績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部分可計提一部分納入收益平滑基金專項用于平滑基金,其他非養老理財的養老金理財產品并無收益平滑基金。

  興銀理財還表示,養老理財產品為長期限的產品,比如封閉式產品期限至少5年,定期開放的養老理財的封閉運作期至少1年,投資者自購買之日起應當至少持有5年。而養老金理財除了滿足長期投資外還需滿足流動性管理,因此產品期限短于養老理財,且在產品形態上將以開放式為主流。

  與養老保險、基金鼎立 銀行理財有何優勢?

  個人養老金賬戶中的資金除了銀行理財產品以外,還可以買商業養老保險、養老目標基金。業內人士認為,這三者之間定位不同,而養老理財要兼顧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或對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實際上,養老理財、養老基金、養老儲蓄以及養老保險四類產品業態不同,屬性不同,相較而言,養老理財和養老基金比較類似,都屬于表外業務,實行三單管理,制度規范接近。

  “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中尋求最優解是理財公司作為管理人共同的訴求。”施盈表示,養老基金和養老理財也都是脫胎于理財和基金兩大主要資管行業細分領域,相比較基金而言,理財產品的特點有:形態更為豐富、供給更為充分、投資范圍更廣、單只體量更大、客群以銀行客戶為主等。未來,養老基金和養老理財也將在各自監管制度規范框架下,從自身定位出發,服務好不同客群的不同需求。

  工銀理財黨委委員、副總裁李雪松亦表示,從當前行業發展情況看,無論是哪種形態的個人養老金產品,都反映了養老金融的內涵、外延在快速擴展,越來越多的民眾深刻認識到,有了更多市場化的產品和服務可以解決養老問題。

  “養老理財產品多采用浮動收益模式運作,多數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高于同期限的其他銀行理財產品。”李雪松介紹,目前已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不收取認購費和申購費,管理費、托管費和贖回費也均采取低費率模式,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大眾養老需求,對投資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此外,富達國際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叢黎認為,養老理財首先是依托銀行非常豐富的客戶資源,有著比較穩健的投資收益,養老理財有望在個人養老金建設初期時呈現出比較快的發展,因為養老理財更突出的是長期性、穩健性和普惠性,養老理財相對其他的養老產品,優勢在于它的覆蓋面廣、收益穩健。但是對于公募基金而言,養老理財的投研能力其實還是需要進一步提升的。

  施盈亦認為,制度落地對銀行理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銀行理財子公司提高投研實力,提升跨資產配置優勢;要充分運用集團全牌照優勢,擴寬養老金融產業涉及面廣;同時還要發揮渠道優勢和客群屬性優勢等。

  投資者應如何挑選適合的養老投資產品?

  面對未來越來越豐富的產品類別,投資者如何選擇產品成了必須面對的問題。

  李雪松表示,理財公司作為產品供給方,在持續滿足居民多元化養老理財需求,面對不同年齡段客戶的不同養老需求,需要匹配不同的投資策略,設計出不同產品類型。如中青年客群未來職業發展空間較大,相對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在產品投資角度可以適當配比一些風險和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策略和標的;中老年客群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養老資金支付需求較大,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則更需要關注流動性、風險與回撤。

  “和挑選大多數理財產品一樣,投資者需要充分要了解自身風險偏好,合理進行資金安排,還要了解理財產品的投向和產品管理人,同時要培養長期投資理念。”李雪松表示,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凈值會跟隨市場行情波動,因此理財產品的投資在資金穩定的基礎上一定要有長期投資思維。

  李雪松還指出,目前關心養老理財產品比較多的是35-40歲左右的客戶群體,他們普遍希望在基礎性保障之外,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實現保值的長期目標。根據國外個人養老金融的經驗,在客戶收入和身體狀況都比較好的中青年時期,可以考慮多配置權益投資,積累風險收益,隨著年齡增長,再逐步增加固收類的投資比重。

  叢黎表示,養老并不只是階段性的一件事,而是一個全生命周期的過程。就全生命周期而言,特別是年輕一代在做養老儲備時,他們其實離退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如果大家意識上認為買所謂的低風險產品更保險的話,其實這些年輕一代或中年一代無法對抗通脹,也不會真正贏得養老長期投資帶來的益處。

  “對于養老投資,首先要了解個人的風險偏好,處在什么年齡階段,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選擇。”叢黎建議,對很多年輕一代,可以選擇養老基金等風險可能相較其他幾類產品高一些、但收益同樣也會高一些的產品;在臨近退休時,其風險偏好確實較低,可以選擇養老保險或養老儲蓄產品,這種方式對風險偏好較低的人群較為合適。

  對于退休后的投資解決方案,叢黎建議,可通過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選擇,例如,通過能夠獲得更高收益的公募基金輔以養老保險產品,有助于對抗長壽風險,通過這種組合類的方式,整體上能夠更好地對抗養老儲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相關風險。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各大理財公司紛紛布局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賽道 · 年金險熱賣的終極原因是什么,你是否知道呢? · 常見的保險理財產品都有哪些? · 五大險企前三季度共攬保費2.12萬億元 · 個人養老金政策落地 如何規劃養老投資? · 年輕人新的理財方式:開始“上頭”儲蓄型保險 被罰息 · 農銀人壽開展2022年金融知識普及月,切實做好金融服務 · 銀行的理財保險是否可靠 買銀行理財保險如何避免踩坑 · 儲蓄險是什么 儲蓄險有何作用 · 踐行“有溫度的金融”平安養老險助力構建多層次養老保
保險秘書
最新文章
 聚焦百姓
 人物特寫
 曝光臺
 保險股

Copyright © 1997-2018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財富經典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證030851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5410號

本網凡所涉及保險條款的內容僅供參考,并均以投保當時的保險合同為準。本網法律顧問:北京市高朋律師事務所

企業資訊 | 汽車 | 科技 | 消費 | 教育 | 房產 | 游戲 | 商機 | 保險公司 | 股票 | 聚焦百姓 | 人物特寫 | 曝光臺 | 保險股 | 保險理財 | 行業資訊 | 海外動態 | 中介園地 | 保險數據 | 保險案例 | 車險資訊 | 社保資訊 | 產品速遞 | 財經新聞 | 保險評述 | 基層信息 | 配資 | 商訊 | 證券 | 上市公司 | 股市 | 港股 | 銀行 | 基金 | 理財 | 債券 |
欧美人与ZoZo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