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保險時訊 | 保險專題 | 資料中心 | 百姓保險 | 產品大全 | 人才市場 | 黃頁 | 博客 | 論壇 | 咨詢 | 投訴 | 導航
返回中國保險網首頁 中國保險網廣告位
    您所在的位置:中國保險網 > 保險時訊 > 行業資訊 > 正文

10月各地監管公布逾百份保險罰單 銀保渠道獲罰142.06萬元

[ 2018年11月13日16:12 ]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    雙擊自動滾頻 
[字體: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隨著“三定”工作的持續推進,“銀保合并”進入關鍵期。而對于保險市場監管來說,這個10月也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10月18日,編號為“銀保監保罰決字〔2018〕1號”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布,意味著銀保監會已開出第一張保險罰單。

  相比之下,各地監管系統的步伐則始終穩健。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10月份,包括寧波、安徽、云南、廣西等在內的十余個地方保監局共披露了145份行政處罰決定書,涉及罰金超過2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罰單中,有7張與銀保渠道相關,涉及罰金142.06萬元。具體來說,在銀行銷售保險的過程中,“欺騙投保人”是最常見的違規行為。除此之外,“未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從事保險代理業務”“客戶信息不真實”“報送錯誤的監管報表”等問題也同樣存在。

  10月保險罰單數環比增加

  今年10月,全國監管系統合計公布了145組行政處罰結果。與9月份相比,罰單數量整體有所增加。其中,寧波、安徽、云南、北京、廣西等地區的保監局均披露了10張以上的罰單。

  具體來說,財產險公司領到的罰單最多,數量達到69份;保險中介機構次之,罰單總數為45張。值得注意的是,與上月相比,監管系統針對保險中介機構開出的罰單數量明顯增加。

  從罰款金額角度來看,今年10月,各地保監局共對財產險公司罰款1181.8萬元(機構罰款818萬元、個人罰款363.8萬元),占罰款總金額的比重超過五成,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大地財險、平安產險、國壽財險的罰金總額位居前列;對人身險公司罰款400萬元(機構罰款294.5萬元、個人罰款105.5萬元),占比接近20%,人保壽險、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被處罰金相對較多。與此同時,被點名的保險中介機構合計被處罰金287.3萬元(機構罰款179.7萬元、個人罰款107.6萬元)。其中,安誠保險銷售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盛唐融信保險代理(北京)有限公司、廣西永安保險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分公司、北京啟盛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中聯金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等機構的被罰金額超過10萬元!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呤崂戆l現,大型保險公司被處罰的頻率要遠高于中小險企。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大型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更多,業務體量更大,遭點名的幾率因而相對更高。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0月,由各地保監局披露的,涉及上市險企的行政處罰信息接近50組。以中國人壽杭州市余杭支公司為例,該公司因“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被當地監管機構罰款50萬元,是10月份機構單一事件罰金較高的案例。

  欺騙投保人成違規“重災區”

  除產壽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之外,一直以來,銀保渠道也是各地保監局重點關注的一個領域。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10月,上海、安徽這兩地的監管部門均對銀行開出過罰單。其中,上海保監局更是在月內公布了6組行政處罰結果,直指4家商業銀行在從事保險相關業務時存在違規行為。

  具體來說,“欺騙投保人”仍是銀保渠道違規的一大“重災區”。其中,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工作人員在銷售保險產品的過程中存在表述與保險條款不符的情況;興業銀行(601166,股吧)信用卡中心電銷坐席在電話銷售時也出現未介紹或未完整介紹保險合同中涉及保險消費者核心權益內容的問題。

  此外,也有浦發銀行(600000,股吧)合肥分行存在客戶信息不真實、報送錯誤監管報表等問題。

  從行政處罰結果來看,地方保監局對上述違規事項普遍處以警告及10~25萬元的罰款。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與9月份相比,10月公開的銀保渠道罰單數量明顯增加,“銀保合并”帶來的協同監管效應似乎漸趨顯著。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系主任寧威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銀、保監會合并之前,“一行三會”也會定期召開協同會議進行溝通。對于銀行業、保險業及證券業在綜合經營中暴露的問題,監管層其實早有意識。他指出:“這三個行業之間不只渠道上的簡單合作,還涉及資金、股東等高層次合作。尤其是全牌照的金控集團,其內部的關聯交易可能潛藏一定風險,監管層就會在信息披露方面多作考慮,希望進行更加完善、合理的規范!

  實際上,隨著監管的加強,銀保渠道確實面臨一定考驗。東北證券(000686,股吧)分析師周磊指出,由于缺乏持續的現金流入,銀保渠道銷售的躉交產品內含價值偏低,業務結構失衡。加之理財型業務更為激進,手續費高企,對業務幾乎沒有貢獻。從長遠來看,轉型勢在必行。

  而對于一些轉型緩慢的險企來說,通過銀保渠道銷售躉交產品,仍是其短時間內收獲豐厚利潤的重要手段;凇巴平楹唵巍边@一天然屬性,在銀行銷售保險的過程中,“夸大宣傳”“避重就輕”等違規行為也相對更加常見。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
· 沒有相關文章.
保險秘書
行業資訊
企業資訊
監管動態
基層信息
保險人物

Copyright © 1997-2023 China-Insuranc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凡所涉及保險條款的內容僅供參考,并均以投保當時的保險合同為準。

企業資訊 | 汽車 | 科技 | 消費 | 教育 | 房產 | 游戲 | 商機 | 聚焦百姓 | 配資 | 人物特寫 | 曝光臺 | 保險股 | 保險理財 | 行業資訊 | 海外動態 | 中介園地 | 保險數據 | 保險案例 | 車險資訊 | 社保資訊 | 產品速遞 | 財經新聞 | 保險評述 |
欧美人与ZoZo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