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網8月19日訊 在我們國家,大多數人會對保險業有偏見,認為這是欺騙和騙錢?吹揭粋陌生的電話,我決定說:“如果你買了保險,騙子會來的,不要接!”尤其是老一輩人,覺得保險一點用都沒有。你為什么買這種東西?而且現在基本醫療保險普及了,住院的時候可以報銷錢。人們自然覺得沒必要買保險。醫保能報銷所有嗎?不需要買商業保險嗎?人如果不在乎遠,就會有近憂。如果他們不仔細思考和計劃未來的風險,當事情發生時,自然會是一個接一個的悲劇。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43.3%的網民因為自己有社保,認為沒必要購買商業保險;6%網民在沒社保的情況下也認為沒必要購買商業保險,也有6%的網民認為商業保險太貴性價比不高;還有20.5%的網民因為商業保險太復雜而不想去了解,7.2%的網民認為商業保險不靠譜。

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和社保有什么區別?雖然他們都有保險這個詞,但他們根本屬于兩個世界。社會保險包括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障不以盈利為目的,其收入來源于政府稅收、被保險人社保繳費等財政收入的再分配。即使當年社保有結余,下一年也會不斷積累使用。廣義上的社保還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保險、個別地方政府的特殊公共保險項目、政企合作的保險項目,比如深圳社保委托平安養老承保的全市居民大病保險等等。保險公司還可以提供商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還可以提供更廣泛的保險項目。保險公司的收入來源于被保險人購買相關險種所產生的保險費和投資收益。另外,保險公司要想賺錢,今年賺的錢不會給被保險人(除了每年利潤順利或者留作他用),同年再分。
那么人們為何不愿意購買商業保險呢?首先,保險產品晦澀難懂,大多數人接觸到的保險產品、服務和渠道真的不夠完善和全面。保險是好的,概念是合理的,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保險產品都適合所有人,所以每個家庭的保險都需要量身定制和配置。對于從未接觸過保險的人來說,保險條款真的很晦澀,曾經被稱為“天書”。即使普通人想了解和學習,也很容易退縮。其次,起初,中國保險業的一些保險代理人不夠合格和專業。說白了,中國保險行業很多從業人員一開始都是靠忽悠自己起家的,沒有給客戶提供專業、誠信的服務,以至于一些家庭買了自己沒有申請到的保險。所以前些年,在國家大力推廣商業保險之前,人們對保險的認識還停留在“保險是謊言,賣保險的是騙子”。目前我國的保險從業人員也是優勝劣汰,知識和素質不斷提升,誠信和敬業精神更為重要。相信大家會對保險有更客觀的認識,對保險公司有更深刻的認知。
當自身和家庭生活發生重大意外變化時,保險的屏障可以保護家庭原有的生活質量不被破壞。對于一般家庭來說,尤其是老小,保險的屏障更為重要。由于老人和兒童是弱勢群體,發生疾病和事故的概率相對較高。一旦發生事故,對家庭的影響會很大。但是有了保險這個屏障,重大事故造成的損失就可以很好的減少。面對各種重大疾病,治療費用巨大,從8萬到10萬到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一次性支付這么多錢治病是非常困難的,所以這些沒有保險的家庭只能選擇借錢治病或者放棄治療。除了自身的疾病之外,家庭因病致貧的代價如此之高并不少見。為了規避風險,保險必不可少。
我國人民的風險管理一直是自給自足的管理模式,即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普遍容易存在的想法是,錢用到“實處”,總想看得見、摸得著,沒有足夠的風險意識。其實從產品營銷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保險產品用戶體驗有限,尤其像重疾險、醫療險。很多人認為有錢先配置固定資產,或者享受消費,活在當下。但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咨詢保險、購買保險。有個很直接的原因,就是身邊出現患重大疾病的案例,讓自己不禁為自己為家人開始規劃更多,當然也是責任擔當的體現。目前中國大力支持保險業發展,允許保險進入千家萬戶,并出臺各種政策支持保險發展,從教育層面將保險理念植入中小學生教科書。